足迹
延明纪略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五章 糟粕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杨渊之所以来找叶天明,是因为夹袋之中真的无人可用。
    在跟叶天明交流的过程中,杨渊有意混淆了一个概念,那就是厘金与包税并不是一回事。
    即便没有包税,厘金也是要收的。
    只是在面对叶天明的时候,杨渊选择了一种比较有技巧的描述方式,在两者之间建立了联系。因为杨渊很了解叶天明,叶天明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人。
    在叶天明的心里有着还没有褪去的儒家理想。孔丘的“仁者爱人”四个字对旁人或许没有什么,但在叶天明心里却有千钧之重。
    杨渊很喜欢这样的理想主义者,他们身上的力量令人钦佩,特别是在现在。
    如果真的要设立厘金所,管理人的人选一定要选好。
    杨渊知道自己决不能出面,这个位置要直面太多的矛盾,是一个得罪人的位置,一定要让别人来干。
    薛旺本来是个合适的人选,但是杨渊第一个就把他排除出去。
    因为身份问题,不管怎么说,薛旺都是投充到杨家门下的奴仆,以一个家奴管理这个厘金所,怎么都有些威福自操的跋扈味道。
    自己的几个兄弟也不适合,杨家在这件事上不适合顶在最前面。实际上杨渊准备将这个关所设定成“由旷社仕子倡议”,所有过路客商“自愿”缴纳厘金助饷的地方。
    叶天明是秀才,又是旷社中人,虽然并不算是核心成员,但是这些身份已经足够了。
    更何况自己真的欣赏叶天明身上的才华,以及他的品行。
    杨渊记得旷社又一次非常偶然的谈起了儒学话题,而不是吹拉弹唱,具体的话题就是“汤武革命”。
    商汤灭夏桀,周武灭商纣,都是以臣弑君,但他们又都是儒家所称颂的贤君,那么汤武革命是对是错呢?
    杨渊其实对这种政治正确话题没有什么兴趣,这种讨论到了最后无非就是大家捧着政治正确大棒互殴,没有什么营养。
    但是叶天明在讨论中的表现让杨渊印象深刻。
    叶天明很坚持一点,那就是当老百姓过不下去的时候,他们站起来反对所谓的君主是有天然正确性的。
    所谓是诛一独夫,未闻弑君也。
    杨渊觉得自己是个世故的人,什么原则主义都可以无可无不可,相比较之下,叶天明更像是个纯粹的儒生,闪烁着道德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光芒。
    叶天明的性格正好适合管理厘金所。
    杨渊的想法,是在壻水铺那里设置一座厘金所,那里是水陆转运必经的一处码头,而且又在官道上,是整个汉中地区内部物资流转的一个节点。
    在这里设置一个厘金所,几乎就控制了汉中东西两边的贸易,能够分润的数字绝对不是小数目。
    杨渊准备用这笔钱武装自己的乡兵。
    杨渊与叶天明两人在三连楼上推杯换盏,从魏征聊到魏忠贤、魏大中,又从袁可立、袁应泰又聊到了袁绍、袁术。
    天南海北、古往今来,尽随几杯青州从事化入胸腹之中。
    最终两人言笑晏晏,脚步虚浮,互相搀着离开了酒楼。
    “今夜接着秉烛夜谈。”杨渊抓着叶天明的手道:“听叶兄臧否人物,犹如饮冰于三伏酷暑,心肝都要悚然。”
    “潜之,你醉了,你醉了。”
    叶天明大着舌头。
    两人说话间,却是涌上来一群乞丐,蓬头垢面,伸着乌黑的手朝着人要吃的,酒楼里的帮闲们拿着长棍在外面立着,不让他们逼上来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17biquge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.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.